1955年9月,新中国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练习总监部陆军练习部副部长的刘少卿被颁发少将军衔。
不少人后来都表示,刘少卿的军衔其实有些低了。
或许有人古怪,为什么在建国初年军衔授低了的情况这么多,实际上在其时,我国军衔制度首次确立,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有人曩昔革新资格老,但建国后职务低,有些人革新资格浅,但军功高、职务高,这些都会影响授衔。
在其时,也确实是不少人对自己的军衔提出过异议,乃至向中心反映,也难怪毛主席戏弄: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听说授衔后,也有不少人煽动刘少卿向上反映,还有不少老首长也表示,刘少卿的军衔授低了,但刘少卿本人却对此并不感冒,也拒绝了许多战友一同反映这个问题。
关于这件事,刘少卿始终保持了缄默沉静的态度。
一
在许多开国少将中,刘少卿算是参与革新较早的,由于他有过参与北伐战争的经历。
1910年(也有说1911年)9月30日,刘少卿出生于湖北黄冈团风镇刘家屋基。
与绝大多数人相同,刘少卿少年时家贫,依靠父亲做小生意度日,但在七岁那年,因父亲经商被人骗,为了还账,家里人基本上是竭尽所有,使得刘少卿少年时代就不得不承当起家庭的重任。
崎岖的幼年铸就了刘少卿刚强的性格特征。
1926年,如火如荼的大革新浪潮终于席卷了湖北,跟着国民革新军进军,刘少卿也参与了革新,任团风镇工人纠察队分队长以及儿童团团长。
可很惋惜的是,跟着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新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新失利了。
刘少卿的老家堕入白色恐怖后,他在家村夫保护下逃到了武昌,投入张发奎带领国民革新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从戎,其时张发奎同中共关系不错,部队里有不少都是中共党员,其时教导团的团长便是时任二方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
本来这个团也是要被拉去参与南昌起义的,但被张发奎发觉后,全团缴械,刘少卿被调到了二方面军警卫团二营,但是几经周折,刘少卿仍是随叶剑英带领的警卫团一同参与了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底,广州起义失利后,刘少卿也被敌人俘虏,但他冒充勤务兵,很快脱险,被留在第四军十二师继续从戎(该军便是北伐时期的铁军,叶挺独立团所在的部队)。
1930年华夏大战,刘少卿借机开小差逃回家园,同年7月途经长沙时,恰好遇到了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猛攻长沙,刘少卿顺势就参与了赤军。
颇有趣的是,刘少卿虽然无法证明自己曩昔的革新经历,但由于出身贫苦,又识几个字,加上打仗时骁勇无畏,很快获得了提拔重用,连续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
1932年2月调任瑞金中心赤军校园政治营第三连连长兼军事教员。
1933 年2月任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团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二十八团追溯前身,便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
能荣任这样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部队,无疑也说明了刘少卿的能力。不少中心领导人都曾听过刘少卿的姓名。
1938年11月,刘少卿调任军委一局任作战科科长,新年期间,军委一局的干部们上门给毛主席拜年,当刘少卿上前与毛主席握手并介绍自己时,毛主席听出了他的湖北口音,于是好奇的问:
“你是个九头鸟啊!小伙子,本年多大了?”
这是刘少卿第一次直面毛主席,当然他也并没有想到,就只是见了这么一面,毛主席就记住了他,时隔七年,刘少卿从北平军调部调回延安,与毛主席再见,还没等刘少奇、彭老总介绍,毛主席直接说出对他很了解:
“我知道你,我们又见面了,你这只九头鸟,你叫什么姓名呢?”
(注:“九头鸟”是描述湖北人的一种特有的精明,是今后来九头鸟成为刘少卿的指代,描述他很精明)
有意思的是,刘少卿本来是作战部队走出来的指挥员,但后来却成为参谋长专业户。
二
抗战全面爆发后,头两年刘少卿一向在延安作业,但他是员战将出身,一向巴望上战场抗战。
1939年4月上旬,时任华夏局书记的刘少奇找到刘少卿,希望他能伴随南下。
刘少卿后来才知道,其时已经南下到河南确山竹沟的华夏局短少军事干部,所以刘少奇才特意点名他伴随前往,刘少卿一听说能南下到一线,欣然赞同。
值得一提的是,其时伴随南下的还有大将徐海东。
刘少奇带领的华夏局首要承当的任务便是在敌人统治腹地的豫南、鄂中、鄂东区域开展依据地,并一致指挥在那里的部队,两个月后,依据中共中心指令,豫鄂边党委所领导的部队一致整编为新四军豫鄂前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
在后来适当长的一段时间,刘少卿首要便是作为李先念的帮手。
依照传统习气,参谋长一级别是不需要到一线去带领部队的,可是在我军中是完全不同的,早我军之中,参谋长是完全可以顶替军事指挥的,在某些时分乃至还比副职管用(有的参谋长还兼任部队副职)。
在更多的时分,前进纵队军事行动上,都是李先念、刘少卿拍板决议。
有意思的是,新四军豫鄂前进纵队后来开展越来越大,一些涣散的、不连成片的小依据地,也拉起了部队活动,有的也叫纵队,“参谋长”的头衔许多,搞得我们很模糊,后来仍是李先念拍板决议:
“干脆把刘少卿这个第一流其他纵队参谋长叫做“总长”吧。”
后来这个称呼一向保持到新四军第五师建立起来今后,我们还叫刘少卿“总长”。
与此同时,为了安全与保密,刘少卿化名江岳洪,人称“江司令”。
1942年,日军进攻浙赣线,依据中心开展鄂南的指示,新四军第五师派第十四旅进军鄂南,统归五师参谋长刘少卿指挥,刘少卿在鄂南干了三年多,使得鄂南依据地在抗战时期发挥了桥头堡的效果,包含抗战末期,中心确定向南开展(解放战争初期改为向北开展)时,鄂南抗日依据地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效果。
虽然有不少时分,刘少卿也有独自率军作战,但首要仍是以参谋居多,乃至于刘少卿后来都独自领军作战后,但每当战事,李先念仍是习气与刘少卿沟通。
以至于时人称刘少卿是李先念的“私人参谋长”(李先念时任华夏军区司令员)。
三
抗战成功后,刘少卿被刘少奇短暂的抽调到北平军调部参与军调,但军调失利后,刘少卿返回华夏军区,任华夏军区第一先遣军司令员, 并在后来率部参与华夏包围。
回到延安后,刘少卿等待分配作业,其时的华东区域是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方向,而华东区域又抽调了不少部队到东北,因此不少华夏包围后的军事干部后来都没回到老部队,像周志坚(原华夏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就调到胶东军区。
刘少卿也被调到了山东军区,任沿海独立军分区司令员。
不过要说起来,刘少卿最初是愿意留在晋冀鲁豫军区作业的,他想着有朝一日能跟随部队打回华夏去,一开始组织上有意要将他调往东北,只是在抵达山东后,因海上交通被切断,刘少卿也就只好留在山东。
1947年7月,依据中心指示,华东野战军“七月分兵”,因分兵后外线打的不顺利,毛主席点名粟裕到外线去,一致指挥外线的五个纵队,经粟裕再三央求,将陈老总也调了曩昔。
这样一来华野的半数以上的主力就都被调到了外线,合作刘邓前进大别山。
与此同时,在山东的二纵、七纵、九纵以及新成立的十三纵也组成了内线兵团,负责捍卫胶东老依据地,在上级一致调配下,时任华野九纵司令员的许世友出任了内线兵团司令员,负责胶东捍卫战。
1947年10月1日,在高密以西正式成立内线兵团前哨指挥部,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兼任政委,刘少卿任参谋长,谢友法任政治部主任。
刘少卿此刻担任内线兵团参谋长其实很突兀。
其时内线兵团前哨指挥部组成人员,基本上都是原来华野指挥部的人员以及九纵的部分人员,刘少卿作为一名后派到山东去的干部,出任兵团参谋长,却是前所未有的事儿。
也有个未经证实的说法,刘少卿出任内线兵团参谋长,是许世友之前就听说过他的台甫,特意点的将。
当然,刘少卿出任内线兵团参谋长,心里颇感惴惴不安,且不说许世友自身是个个性极强的人,其时内线兵团司令部,许世友、谭震林都是资格威望很高的老将,下面的二纵、七纵、九纵的各个军事主官也都是极有个性,部队平级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协调,对刘少卿来说都是个难题。
可刘少卿后来干的很出色,不仅协调的好,而且内线兵团打了许多胜仗,直接改变了胶东区域的恶劣态势。
在内线兵团组织胶东捍卫战期间,司令部不管对上仍是对下,署名都是许谭刘”,可见刘少卿其时在内线兵团的威望。
不过,这也大大消耗了刘少卿的精力。
1948年夏兖州战役期间,刘少卿忽然病倒,高烧不退,后来被确诊为“黑热病”,在病床上折腾了几个月也不见好,无法就此离开了一线,错过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1949年初,刘少卿病况好转,恰逢陈老总来医院看望他,其时三军正在整编,陈老总特意问询他对职务的组织。刘少卿坦言,自己干参谋长十多年,其实不愿意再干参谋长,想到一线部队去独立自主。
其时上级确实有调刘少卿去一线的想法,陈老总也没有过多考虑,允许赞同。
同年二月,依据中心指示,华野三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少卿的调令始终没下来,他也就此错过了重回作战部队的机会。
比及渡江战役时,上级才想起刘少卿来,但那时前哨各部队都已经有了军事主官,三野只好组织刘少卿出任了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司令员。
不久之后,上海解放,南下干部纵队也随即撤销建制,于是陈老总大手一挥,点名刘少卿来上海,出任上海铁路公安局长兼警备司令,不久后又调回华东局出任副秘书长兼兼华东防空委员会秘书长。
授衔今后,刘少卿一次到怀仁堂开会,碰到了当年在中心苏区时就了解的邓颖超大姐,没想到邓大姐仍然还记得当年他的摸样,两人还开起了打趣。
刘少卿说:
“总理那时藏着大胡子,真像个牧师!”
邓大姐也笑道:
“你那时仍是个小孩子呢!乱讲一通!”
或许是由于战争年代伤病困扰,刘少卿建国后身体始终不是很好,1963年便开始退居二线,也正由于如此,他幸运的躲过了那个特殊时分。
至1975年,刘少卿又老将出山,被聘为军委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顾问。
参考资料:
【1】《黄州英豪》| 刘少卿:百战功成铸将星(系列)
【2】文史春秋:新四军第五师“总长”刘少卿——张安
